作為工業設計師最為苦惱的莫過于很多人正在用你的設計,但卻不知道設計者是何人,尤其是面對國外投資者的時候。
中國改革開放用了二十年時間變為了世界工廠,而大多數的跨國企業都會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按圖紙生產的時候出現了問題,設計的部門就必需派人越洋而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可能只是缺少了一顆螺絲。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辦法莫過于把設計部門也一起搬到中國。
正當越來越多投資者在中國開設研發中心,或者將工作外包給中國的企業,你或者你公司的名字如何可以出現在投資者的面前,而最后得到他們的訂單,這正是萬千中國企業夢寐以求的。
而實際上,在你下決心向這些國外投資者揮動手中的橄欖枝之前,你是必須要了解一下國際市場的情況,或者國際設計的趨勢。
http://www.idsa.org 這是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的網站,或許成為美國工業設計一份子的最簡單方法,上面也有其他國外工業設計師的成功例子,譬如一個印度工業設計師如何走向世界的故事。同時這個網站也提供很多國際的設計趨勢。
當你下定決心去接觸國外投資者之后,你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你找不到外商,或者外商找不到你,雖然即使你找到了外商,但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他們的訂單。
怎么辦?感到束手無策,想要就此打住嗎?
為什么不試試發散自己的思維,轉變心態,盡可能先想一下,究竟什么我是可以做的,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我不能做什么”上呢?
就我個人的拙見,不妨試試以下途徑:
辦法之一,就是上一些國外求職網站,看一下哪些外資公司會有設計師的空缺,即使你并不想成為他們的正式職員,但你仍然可以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外包服務供應商向他們毛遂自薦;除了了解到職位空缺之外,你還可以借此機會了解一下外國公司對工業設計師的要求是怎樣,對好的設計師所定義的國際標準是怎樣等等。
其二,你還可以接觸國外的設計公司,看他們是否有工作可以外包,如此一來,客源由對方的設計公司進行開發,而你就無需四處碰壁,尋找新客,即可安心在國內“開工”搞創作了。
群發郵件也是其中一個途徑,雖然這樣做的效率比較低,但亦不妨小試牛刀。因為外國人做事一向喜歡通過郵件進行溝通的,所以查收郵件是他們的“必修課”,如果你能夠發出一封能夠突顯自己優勢的推銷信,如便宜、高效、有創意或能夠展示成功案例等,并且拿到對方人力資源部或市場部等主要部門的E-mail(公司網站上很容易找到),同時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容易被系統判定為“垃圾郵件”的字眼,就可能在某一天得到一個“offer”,只要1000封郵件有這么一兩個積極回復也算有所收獲了,別忘了,除了內部工資、電費等固定開支,這是完全免費的開發客戶渠道!。
另外,可以將自己標榜為工業設計方案的提供者,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好像專利一樣賣出去。我們在搜索中發現,一間叫Fast East Tooling的上海公司就是這樣推銷自己的。
又或者你可以在行業協會的門戶網站或網上刊物進行廣告投放,如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的電子期刊(參看以下鏈接):
http://www.idsa.org/webmodules/articles/articlefiles/designBytes-2006.pdf
據我所知,在國外,設計師自發組織的協會的推廣力度及號召力都比中國的協會要大,所以當選擇需要花錢的傳統宣傳渠道時,相對經濟、有效、集中、省力地吸引同行關注的渠道,想必非協會莫屬。
而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參加一些有針對性的、口碑不錯的行業展會,例如香港貿易發展局所舉辦的“創新科技及設計博覽”(詳情見:http://blog.sina.com.cn/u/1248735601),這個博覽會已經是第二年舉辦,時間在今年的11月,這是一個亞洲業界精英的盛會,今年特地將觸角伸向國內,希望網羅更多國內出色的設計師到香港參展,為大家提供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以及廣闊的國際商務平臺,據資料顯示,去年首屆博覽會吸引了大批有意尋求設計服務的海外生產商/貿易商/服務業者以及投資商等到會參觀。像這類型的展會則可以讓國內的設計師與更多的目標客戶進行面對面親密接觸,直觀了解雙方情況,同時還可能收獲一些“意外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