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shokz不同于傳統的入耳式耳機,而是將耳機從頭后卡在耳朵前面的面頰骨上。這就意味著,用戶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仍能保持雙耳的開放。 “我認為這對于運動耳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Borenstein說。“特別是對于那些從事戶外的人而言。”他曾見過那些騎行的人只能單耳插著耳機,否則就無法感知到周邊環境的危險。
Aftershokz Trekz骨傳導耳機讓你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能保持對周遭世界的感知能力,但可能無法幫你成為一名俯臥撐好手。
Borenstein 在中國發現了一位將產品命名為“BoneSonic”(骨聲波)的合作伙伴。這聽起來很像藍牙,所以他將其重新命名為Aftershokz,并開始向運動員及戶外運動愛好者出售該款產品。在經過幾輪的升級及一次有助提高產品音質的聲譜大檢查之后,Aftershokz開始賣瘋了。整天帶著Bluez 2(Aftershokz耳機的最新型號,即Trek)的Borenstein已經把公司在Indiegogo上的融資目標上調了八次以上。
骨傳導有助于提高可通話式耳機的清晰語音效果,傳統的耳機會因背景環境的嘈雜而影響麥克風的音質,但是依靠振動的骨傳導式耳機卻不會,而且還能讓整日佩戴這種耳機變得更為安全。但目前我們還有一個惱人問題尚未解決,那就是如何去掉默讀的影響。
回憶一下,看書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正在喃喃地讀出所看內容,這就是默讀,即不出聲的讀書。你的神經以及大腦正在經歷相同的閱讀過程,你所需要的是一種收集你所講信息的不同方法。對此,最好的一個例子可以在《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系列中找到。主人公擁有一個可以植入顎骨的裝置,The Jewel,當使用這一裝置時,他就能夠通過移動嘴部及舌頭的肌肉來與電腦進行交流,而不發出聲音。
默讀并非僅僅存在于科幻小說當中。 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項研究表明“卡在下巴或者喉結一側的按鈕大小的傳感器可以收集神經信號,并將其發送至處理器,然后通過計算機程序破譯為文字。”NASA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將默讀通訊應用在“宇航服、嘈雜環境,例如需要接收空中交管員命令的機場塔樓,甚至是傳統的語音識別程序,以增加其準確性。”或許哪天與電腦的交流就再也不用張嘴發聲了。
上述的一切都還尚處于研究階段,距離真正的消費者應用程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絕大多數的設備特別像是一個電線盒,會在用戶的臉上貼滿七七八八的線路,看起來像是在進行某項科學實驗。不過,這一領域已經引起了諸多研究人員及科學家的共識,他們堅信這很快就會成為人類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
不過,McQuivey 再次回到Her的身邊。“他們可以以任何人都無法知曉的方式進行交流,”Borenstein在談到電影中的兩個角色,一個人類,一個人工智能系統時表示。“等我們達到能夠與一個外部實體展開內部對話的水平時,我們就開始了共同進化”,到了那時,他指出,我們將與機器合并,成為相同的一體,人類思維與電腦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
但在這一切發生之前,電腦需要獲得更多關于我們所做、所說以及所想的線索,這也是未來。
2014年1月,在《Her》上映不到一個月后,英特爾新設備集團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展示了一款名為Jarvis的穿戴式語音助手。Larry幫助現場的某位男士將其戴在了自己的右耳上,穿戴完畢,該設備就自動進行了識別,并在大約六十秒后完成了設定,試用者通過Jarvis通知同事自己將錯過會議,并且忽略了三條來自妻子的信息。
為了更好地進行演示,Larry一直在高談闊論,但他只能以點頭或者搖頭的方式來回答涉及Jarvis的提問。這款穿戴設備采用運動傳感器來對肢體語言和簡單手勢進行讀取,以便讓互動變得更快。如果搭配著英特爾的RealSense攝像頭一起使用,電腦就可以在你講話時讀取你的情緒,并作出更為精明的決定。英特爾希望Jarvis能夠進行多模式、多端輸入的對話,擁有盡可能多的社交、情感線索,全面還原人類間面對面的談話。那樣的話,它們就不再只是電腦,而是變得更為高端。挺嚇人的吧?可能吧,但是也會帶來更多的親身體驗。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