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在你指導之下的MUJI奉行的也是這樣一種極簡風格。
原研哉:我想澄清一下。MUJI雖然在產品外觀上簡單、樸實,但是我們并不是要倡導極簡的設計風格,而是要表達一種“空”的理念。以日本的傳統房間模式——和室來舉個例子,和室的面積不大,坐三、四個人進去就會差不多有點擠了,房間沒有任何裝飾,只有那種帶掛軸的畫,還有插花。我們在這個空間招待客人、喝茶。這種裝飾非常少的空間可以讓你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變得敏感。如果在茶杯里面放進去兩片櫻花,你就會產生正坐在櫻花樹下喝茶的感覺。那個讓你產生想象力的地方就是空的空間。它跟簡約是不同的。
經濟觀察報:有“禪”的意味。
原研哉:不錯,對禪宗的信仰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這點你可以在很多日本設計中見到。它表現為一種儉樸、單純、干凈的外觀。
原研哉:日本的文明發展本身就是建立在大量借鑒外國文明基礎上的。日本有個記者叫高孟野,他寫了一本書叫《世界地圖的閱讀方法》,其中談到日本的位置時,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如果將世界地圖順時針旋轉九十度,把歐亞大陸看成是“老虎機臺”,那么位于最下面的日本就像一個接珠子的“盤子”。各種文化在日本交融在一起,變成日本獨有的。因為這樣,日本人不會完全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推斷別的文化,而更重視對其本身的了解。
經濟觀察報:這和文化自信心也有關系吧。
原研哉:文化自信心的建立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日本也是如此。江戶時代的日本因為鎖國政策早就出了一種純日本的江戶文化,但是明治維新讓日本經受了一次“西方”的洗禮,我無法想象當時日本文化在西方發達文化的沖擊下經歷了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文化又大舉入侵日本,兩種文化沖撞產生了很大的混亂,這種混亂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只是程度沒有那么深了。我年輕的時候去了歐洲,一開始覺得什么都新鮮,令人興奮的。但慢慢地我發現,日本自己的東西有些更棒。只有看過了,才會冷靜地回頭比較不同文化的優缺點,之后產生文化自信心。現在的中國和80年代的日本很像,需要一個過程來建立對自己文化的自信,何況中國的文化真的有很多特別棒的地方。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