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一般人在談荷蘭設計的時候,比較注意“風格派”運動,其實荷蘭的獨立設計對于奠造荷蘭現代設計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其中一個很主要的設計家叫彼德·茲瓦特(Piet Zwart,1885-1977)。茲瓦特原來是荷蘭的一個建筑家,對于新設計非常感興趣,很快轉變設計方向,開始從事平面設計。他在1919年與荷蘭“風格派”接觸,并開始與這個現代設計集團來往,但是他卻沒有參加這個團體。他不但對于傳統的對稱式平面設計不滿,對于“風格派”單調地強調縱橫編排的方式也感到不滿意。他在31歲左右開始從事平面創作,從一開始起,就努力探索能夠在傳統平面設計風格和“風格派”風格中找出平衡點來。他還努力把兩個看來完全對抗的現代藝術風格結合起來:達達主義和構成主義。具體到設計上來說,就是在穩健的平面平衡中找到活潑的因素,達到構成和跳躍性的相對平衡。他在1930年開始設計的一系列廣告海報、書籍都體現了這樣的意向。他的設計基礎依然與“風格派”相似,采用縱橫的結構形式。但是,他卻不完全循規蹈矩地依照縱橫編排方式,利用跳躍編排的文字,或者大小交錯,或者傾斜編排,來打破刻板的“風格派”方式。大約他從來沒有受過正式的平面設計訓練,因此基本是個業余設計家,所以反而沒有受到當時流行的各種平面設計潮流的左右,比較自由地創作。而他的建筑設計基礎,又使他具有很好的形式感,這種特殊的背景結合,使他的設計具有與當時荷蘭的“風格派”或者傳統方式的設計都不一樣的特點。他設計的一些商業廣告,具有強烈的達達主義特點,文字排列錯落,大小參差不齊,縱橫交錯。比如他為荷蘭的一個企業NKF(the NK Fcable works cataloque,1926 and 1928)設計的產品目錄,就具有強烈的這種特點。在“風格派”刻板沉悶的風格風行一時的情況下,的確給荷蘭的平面設計帶來一陣清新的空氣。他認為20世紀的人受到各種視覺信息的轟炸,因此,設計家的工作是減輕他們的這種視覺壓力,設計必須清新、輕松和歡樂。
茲瓦特在從事平面設計的同時,也繼續從事室內設計和產品設計,也從事設計教學工作。他對于攝影具有很濃厚的興趣。在他的平面設計中,他有意識地運用了攝影拼貼方法,既具有現代主義的特點,也具有達達主義的特色。他給NKF公司設計的1928年的產品目錄的設計上,就采用了照片拼貼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他曾經自稱為“平面玩家”(Typetekt),說明他是把平面設計的各種因素進行類似游戲般的組合。他的建筑出身,給他提供了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他是把平面設計的各種因素,比如字體、插圖、版面的組織、文字和裝飾,全部視為建筑材料,進行建設性的構成和安裝。因而,他的平面設計具有非常靈活的特色。他自己的企業標志說明了他的立場:那是一個黑色的方塊,旁邊有一個字母P,代表他的名字的首寫字母,堅實而又具有變化。
荷蘭現代平面設計還有一批很有影響力的設計家,包括亨德里克·維德曼(Hendrik N. Werkman,1882-1945),威廉·桑伯格(Willem Sandberg,1897-1984)這些人,對于荷蘭的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都是很直接的。
這種現代設計傳統的直線型繼承發展方式,我是前幾年參觀的荷蘭現代設計展(the RAS show)上感到的。比如我看到兩個很杰出的荷蘭設計師的設計,這兩個人分別叫做林達.凡.杜森(Linda van Deursen )和阿曼.梅維斯(Armand Mevis)。他們都在1986年畢業于蓋利.里特維特設計學院(the Gerrit Rietveld Academy),在阿姆斯特丹工作。他們的作品就是那種理性主義的自然延展。看看他們的譜系,老師是格特.杜巴(Gert Dumbar),荷蘭現代主義平面設計師,而他的老師是荷蘭平面設計現代風格大師彼得.茲維特(Piet Zwart),這個人是現代平面設計的奠基人之一,而學院的名稱來自“風格派”的奠基人Gerrit Rietveld)。也就是說從一個普通的荷蘭設計師上溯三代,一般都可以追蹤到現代主義第一代大師那里,這樣清晰的設計發展脈絡,恐怕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了。
林達.凡.杜森和阿曼.梅維斯組成自己的“乒乓”事務所(Pingpong),而這個事務所的全部成員都曾在杜巴事務所(Studio Dumbar)工作過,就是他們老師的事務所。
他們的設計事務所(現在稱為“Mevis & Van Deursen”事務所)對于當代荷蘭平面設計影響很大,作品創意特別,文化沉淀深厚。他們設計了好多文化項目的平面作品,都非常精彩。他們為荷蘭博物館(the Stedlijk Museum)設計的新標志,為荷蘭大時尚集團Viktor & Rolf設計出版物、時裝、企業形象,為鹿特丹設計城市的標志形象,都是很經典的作品。現在林達.凡.杜森擔任了蓋利.里特維特設計學院的平面設計系系主任,她的大部分同事都跟她學習過,而她的一個同事叫做約伯.凡.本涅科姆(Jop van Bennekom)則是梅維爾的學生。本涅科姆自己也在里特維特設計學院教書,而梅維斯則擔任了荷蘭重要的設計雜志《 the Werkplaats Typografie》和《 Arnhem》的評論專欄作家,他們都在美國耶魯大象的藝術設計學院擔任教授。他們教育出來的學生,自然也就把他們上兩輩人的現代設計傳統繼承下去了。我們在荷蘭外圍的人對于他們設計的內部如此密切的族譜關系總是感覺很驚異。在他們圈子里,繞來繞去的,最后你發現都有譜系關系,因此風格的傳承性非常強。
荷蘭貨幣是國際平面設計的杰出典范,設計師是烏杰.奧克斯納(Ootje Oxenaar),他擔任過荷蘭PTT電訊公司“美學設計部”( the ‘Aesthetic Design Department’ of the PTT)的主任。他回憶自己的這段經歷的時候很有感觸,公司沒有給他的設計設定利潤目標,而是要他負責設計出具有高度美觀的現代形象、具有良好的精神內涵的形象來。雖然現在荷蘭最大的兩家通訊集團PTT和KPN都私有化了,但是對于設計的這種原則在兩家公司都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從RAS設計展看荷蘭的青年一代平面設計師的作品是很令人振奮的,感覺是江山代代有人出。最突出的感覺是他們代和代之間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我現在看好多國內的展覽,明顯可以看出一代和一代的差異,后勁不足感覺很強。在荷蘭的設計展覽中這種感覺基本沒有,說明他們設計教育的水平、國民設計素質的總體水平非常的高。荷蘭另外一個平面設計奠基人威廉.克勞威爾(Wim Crouwel)曾經為發展出一種具有“中性”化特點的平面風格而探索多年,減少個人的表現成分,增加更多的國際視覺傳遞語匯。而我們看到當代荷蘭設計師則盡力能夠在有限的可能性中找到最大發揮自己、表現自己的空間,如果說當代的荷蘭設計和早期的現代主義設計之間有什么差異,我看這就是最大的差異所在。當然,互聯網的發達,使得這種個人風格的表現變得越來越小,但是只要有機會,荷蘭平面設計師們還是很全力以赴的投入表現自我的方向上。對于荷蘭設計師來說,不存在“老”媒體和“新媒體”的差異,老的和新媒體都是平面設計的載體,載體變了,但是視覺傳遞的原則其實并沒有發生變化。
因此,我感覺荷蘭平面設計的有兩個特征是非常顯著的,第一個特征是現代主義風格的穩健性。在荷蘭,差不多所有的設計都具有強烈的現代主義特征,理性主義的現代版面編排占主導地位。而第二個特點就是在理性主義的前提之下的個人表現和發揮,荷蘭國家不大,因此這兩個特征基本可以說是貫穿他們絕大部分設計作品中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