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太、麥爸大變身
其實麥兜并非真的出自單親家庭。現實生活中,“麥爸”就是謝立文。這位拿到教育和電腦雙學位的悉尼大學才子,畢業后回香港和朋友開了一家出版公司。那年,麥家碧18 歲,戰戰兢兢地拿著自己的插畫作品去見他,意外被錄用。等麥家碧從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畢業,謝立文就簽下她,做她的經理人。
在麥兜系列的所有漫畫、電影中,麥家碧負責畫畫,謝立文寫劇本。在《麥兜響當當》中,謝立文還擔任該片的導演。《麥兜故事》是他們1988 年開始創作的《麥嘜》漫畫系列中的一部分。兩人曾經一起創辦過《黃巴士》雜志、《黃布丁》雜志,還有與政府合辦的《麻雀仔》雜志。這只與當時香港漫畫主流截然不同的粉紅色小豬風靡整個東南亞地區,至今不衰。但是幕后的謝立文,很少有人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記者在上海采訪麥家碧的時候,她透露其實謝立文陪她一起來到了上海:“剛剛他還在,聽說有記者要來,就自己回酒店睡覺了。”
在麥家碧的印象里,這位經理人、“麥爸”、丈夫就是普通的中年男人形象。他們從工作伙伴,到最后成為夫妻,最重要的原因是麥家碧覺得自己生活很低能,謝立文比較成熟,懂得照顧她、為她設定計劃。
兩人的獨立分工,也直接導致了麥兜電影里或多或少都有兩個人的影子。麥家碧透露,其實電影里的每一個中年男人都是謝立文的化身。在《春天花花同學會》里,校長穿衣服的方式有時很奇怪,可以說他胳膊不夠長,但是這個角色原型就是謝立文。“謝立文是那種不太注意外表的人,他整天說:為什么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呢,那是給你看的,我自己又看不到。如果要看我,就應該給我買件漂亮衣服。” 在《麥兜響當當》里,謝立文又變成了武當山上的道長,“在我眼里,中年男人都是這個樣子”。
其實謝立文也在故事里或多或少地映射麥家碧。“那里陽光明媚,藍天白云,椰林樹影,水清沙幼……”這是麥兜夢中的旅游勝地馬爾代夫。現實生活中,麥家碧真的沒有去過馬爾代夫。她甚至覺得,生活里,她并不像是“麥兜之母”,倒更像麥兜本人,非常低智商,像個小孩子。“我的EQ 和IQ 都很低,你拿個老虎的照片給我看,我都搞不清楚是老虎還是獅子。我小學開始學打字,就是至今還不會。我還學過開車,在國外和香港都有車牌,但是就是不會開,因為我無法集中注意力。”
“一切都是天生的,”麥家碧說,“唯一可以讓我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就是畫畫。”
B =《外灘畫報》
M=麥家碧
我總有辦法保持麥家碧的風格
B:《麥兜響當當》是第一次由內地投資拍攝的麥兜系列電影,會不會為了適應內地市場而失去了一些港味?
M: 這些從來都不用我擔心,因為謝立文會搞定,還有很多做市場的同事,他們也很好。
B: 那你們意見是否一致?如果要做調整,你會妥協嗎?
M:要看是什么。有時候我會堅持,有時候改變比較好。我也滿可以嘗試新的東西。
B:這次在武當山,哪些方面會有改變?
M:改變是會有一點,大概都是在宣傳上的東西,但是畫面上應該是沒有的。我參與了藝術的部分,他們告訴我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我告訴他們我不想要的東西。我很容易就覺得:啊,蠻好的。電影出來的時候,很多人會以為這是我監制的,因為我總有辦法讓電影中還是有麥家碧的風格。
B:還有翻譯的問題,因為一些粵語翻譯成普通話,可能會少掉原有的幽默感。這部電影存在這個問題嗎?
M: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看過內地的版本,所以不知道。但應該差不多,我們會盡量保全本來的感覺。我也不會覺得內地的觀眾看動畫片,欣賞程度跟香港的觀眾有什么不同。
B:現在好萊塢的主流動畫都開始變成3D,麥兜系列什么時候會出3D 版本?
M:三維的動畫我們每一次都做了一點點,有些還是做了三維之后再做成平面。比如這次在《麥兜響當當》里的清明上河圖,那一段我們花了一年時間來做,所有人都做得非常累,但是現在的效果,就好像他們真的走在圖上。麥兜的祖先叫“麥子仲肥”,他就在里面搞發明。
B:從視覺效果上考慮,麥兜電影今后會不會完全做成3D 版本?
M:我不覺得應該為了三維而做動畫,而是動畫有需要就用三維的,我們也開始計劃用三維的一些技術。
B:電影拍到第4 部了,麥兜也在成長,你希望他長大會變成什么樣子?
M:其實有些書里,麥兜已經有女朋友了,但是我忘記了他女朋友的樣子,所以每次畫都不一樣。
B:麥兜這幾部電影的拍攝速度并不快,都是兩三年才有一部,是因為技術的原因還是其他因素?
M:是因為我們工作人員真的很少。而且這部《麥兜響當當》規模比較大,有不同的合作單位,都是我們以前不認識的,我們之間有很多時間是花在來來回回地溝通和不斷修改上。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