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在2015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修訂《注冊建筑師條例實施細則》,發揮建筑師對工程實施全過程的主導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建筑師學會原會長林云峰告訴記者,所謂“建筑師主導”就是“建筑師負責制”,在英國、美國及香港已采用多年。
“我希望盡快看到政策落實的時間表,具體在哪些地區、哪類工程進行試點,以及培訓人才的方案、考核‘項目建筑師’資格及認證方案等。”林云峰說,這是他十多年來迫切關心的事,因為建筑師全程參與施工過程,能確保工程安全、質量符合設計和法規的要求。
林云峰認為,建筑師不僅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對建筑材料選取等技術問題的把握非常關鍵,建筑師的全程管理監督對工程質量和效果影響很大。“但一直以來內地的建筑師基本只參與工程前期工作,例如整體構思和設計圖紙”。
“內地一直由監理師全程負責施工,但監理師和建筑師之間存在銜接的問題,對設計理念的把握,對材料的選擇都會有出入。”林云峰指出,這種“剝離”還會使建筑師的實踐經驗不足。“在國際建筑師大會等國際交流活動中,很明顯內地設計師對施工和選材都談得比較少”。
“內地的‘監理制’似乎是世界獨有的。”林云峰所了解的國家,都是采用“建筑師負責制”——除了可以建造出“原汁原味”的建筑外,這種終身責任還能確保建筑師在施工招標過程中的公平公正。
林云峰介紹,在香港,建筑師行業受三個層面約束。前兩個層面分別是制定行業守則的香港建筑師學會和發放執照的香港建筑師注冊管理局,前者是民間團體,后者的成員絕大多數來自民間人士,只有幾個官方代表。“香港建筑師行業自律體系是由民間力量建設起來的。”
“法律是最后一個層面,但在內地往往是第一層約束機制。”林云峰認為,內地只對建筑師進行技術層面的考核,“而缺乏的職業操守考核,恰恰是執行‘建筑師負責制’的關鍵。”
“我們已經回歸快20年了,我還希望香港的青年建筑師可以真正參與到內地建設中來。”林云峰指出,目前香港青年建筑師中有50%以上都在內地參與不同的項目,但只能接觸到前期工作的邊緣。唯一一個香港建筑師完全參與設計的公共建筑項目是廣東省博物館。
“能不能找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小型公共項目作為試點,例如學校、藝術館等。”林云峰認為,香港人比“老外”更了解中華文化,設計出來的建筑會比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