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每一回建筑革命的發生幾乎都是在遇到新的災難時。20世紀是混凝土時代,這樣的建筑太過生硬,將內與外截然分隔開來。21世紀的建筑是該進入新時代了!”日前,日本建筑設計大師隈研吾做客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于在此舉辦的“隈研吾2013中國展”上提出了他的建筑設計理念。
隈研吾介紹說,1871年,芝加哥一場燒了幾天幾夜的大火將太多木質結構建筑化為灰燼。自此,強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筑聳立并流行開來,促成現代化大城市里摩天大樓比比皆是。而近年來,世界各地頻發的特大地震以及美國的“9·11”事件,則讓不少建筑設計師意識到,一直以來被人們認為最堅固的建筑結構——混凝土實際上極其脆弱:它足以越壘越高的特性將導致建筑本身穩定性越來越差,并且它的封閉將導致建筑內與外的分裂加劇。從隈研吾現場圖文并茂展示的10多個建筑設計案例中,人們不難發現,竹子、木頭、磚塊、瓦片等自然的材料,往往是其建筑設計作品的主角。近年來,他似乎在逆現代化潮流而行,建造一種與自然融合的建筑,盡可能使用自然材質,消解建筑與自然的對抗。巧的是,這樣的建筑設計理念如今正成為越來越多建筑設計師的共識。
“違反自然規則帶來的反而是不安全。”隈研吾認為,不安定的事物是無法靠表面的固定來改變的,它最需要的反倒是柔軟性。柔和的建筑自有另一種堅強。
讓建筑回歸自然,隈研吾也強調“有著一個大前提”,那便是基于技術的進步。“我所追求的自然的建筑,是傳統材料和現代技巧結合在一起,就是竹子、木頭等自然的材料已經能夠解決防火、防蟲、防腐、防變形等問題。”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