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個建筑師都如同蓋印章似地,瘋狂地在世界各個角落建構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建筑,Jean Nouvel卻不愿落入這樣的游戲,多樣、挑戰自我,忠實地呈現每個案子該有的本質與當地精神,是Nouvel的堅持,于是,他的作品訴說的不是他個人的語言,而是透過他與當地涵構、建筑自身的對話,因而二○○八年三月三十一號,今年的普利茲克獎得主出爐,Nouvel可說實至名歸,這個多年來對光線、材質處理相當細膩;擁有追求新概念的過人勇氣,并挑戰既有成規、超越建筑藩籬的怪才建筑師,終于拿到他應得的榮譽。


于今年六月二日在華盛頓的頒獎典禮上接受這座業界最高榮譽、被稱為「建筑界諾貝爾」的年度大獎,獲知得獎的Nouvel在接受電話專訪的時候,表現相當驚訝,他說,早些年他曾經認為他有機會得到這個獎項,但是結果并沒有,因此他并沒有預期這次會得到這個獎。談到他對建筑的想法,他表示,「我對于一成不變的國際樣式相當厭倦,我喜歡創造一個可以和都市連結成一個故事的建筑,像是與當地地標融合等等 。我認為建筑的涵構、業主都可以替這個建筑賦予某個程度的精神,因而我所創造的建筑是真正屬于該地的建筑,符合每個涉入該棟建筑的因子,解決它們所需求的問題。」

自從他建立了自己的事務所,Nouvel從現代和后現代藝術中創造了自己的風格,他拒絕執行Le Corbusier現代建筑不能呼吸的設計,雖然他的設計也從傳統出發,但他擴展了傳統的局限。 光線一直以來都是Nouvel玩得最巧妙的素材,例如他的成名作—法國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此棟建筑以巧妙運用自然光出名,以阿拉伯圖騰語匯設計建物立面,并鑲入可調節的金屬透鏡,調節外界透進室內的自然光量,于一九八七年啟用,大為驚艷當時的建筑界。巴黎布利碼頭博物館也是另一個玩味光影的Nouvel杰作,讓自然光從一個立體藍綠彩色玻璃窗引進,運用不同層次介質,使參觀者移動時產生光線起伏的魔幻效果, Nouvel也開始嘗試利用人工光源包覆建筑,二○○五年九月十三日落成的巴塞隆納水利大廈(Torre Agbar)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為了拍攝它在夜晚猶如巨大夜明珠的情形,筆者不辭勞苦地等待夏日的巴塞隆納夜幕低垂,在晚間十濤終于看到了璀璨的、華麗的、魔幻的Nouvel夜明珠。


就像Nouvel得獎后的聲明一般:「我的作品是在處理當下發生的事,以我們擁有的技術和材料來做我們可以做的事。」不循一定模式處理設計問題,讓每個建筑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或許也可說是另一種“非解構主義式”的建筑自明性,一種由材料、由地域發聲的創造物。晚間十濤華燈初上的巴塞隆納,連接沿海地區新開發的輕軌電車緩緩駛過這棟閃閃發亮的大燈籠,離魅式的Nouvel魔幻,光影閃爍中看似存在又不存在的阿格壩大廈,在沿著鐵道走回旅館的路上,有種虛幻神秘的醺醺然。
附:Jean Nouvel生平簡介和獲獎建筑作品-編輯aa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