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整個小陸家嘴地區,從黃浦江到上海中心將一共形成三個層面的樓宇高度。最靠近黃浦江的第一層面大致是在100 米左右,第二個層面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上海船廠等建筑樓宇,高度控制在200 米左右,而最高一層就由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組成,這三棟高樓將在陸家嘴地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負責上海中心項目的Gensler 公司副總裁夏軍告訴記者“上海中心是21 世紀的樓,為未來而建。”
“將來,從這里肯定能夠看到‘600米’。” Gensler 上海辦事處的潘弋娜告訴記者。

國際著名的建筑、設計、規劃公司Gensler上海辦事處位于新天地附近的一棟高樓里。從窗口望出去,黃浦江對岸的環球金融中心清晰可見——過去幾周,這個剛剛落成使用的中國第一高樓成為海內外焦點。幾年之后,站在同樣的地方,撲進眼簾的,或許將是另外一棟叫做“上海中心”的摩天大樓,此時它的方案圖就掛在對面的墻壁上。而Gensler 公司正負責未來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設計。
潘弋娜習慣將上海中心簡稱為“600米”。根據最新公布的上海中心大廈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上海中心的主樓共有127 層,建筑高度為632 米,結構高度為565.6 米,遠遠超過了金茂大廈的420 米,以及環球金融中心的492 米的高度。
當記者抵達辦事處時,最里面的辦公室全都空著,參與“600 米”設計的建筑師大多到浦東去參加一個項目討論會。原定的采訪時間過了3 個多小時,Gensler 副總裁夏軍才匆匆返回辦公室。Gensler 辦公室里隨處可見上海中心的各式方案圖和模型,夏軍說,“這是Gensler 最重要的項目,壓力很大,挑戰很大。”
據悉,整個項目有望在今年的12 月動工,2014 年竣工。如按計劃完成,上海中心屆時將成為中國第一高樓。
龍型方案打敗了竹筍方案
“上海中心”的建造計劃要追溯到15 年前。1993 年制定的《上海陸家嘴中心區規劃設計方案》里描述,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以及陸家嘴Z3-2地塊,將建設3 棟超高層的標志性建筑,形成“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勢。6 年后,金茂大廈完工,又過了9 年,環球金融中心建成,現在,輪到了“上海中心”。
Gensler 副總裁夏軍是上海人,同濟大學畢業,1991 加入著名的美國Gensler 建筑事務所。2003 年,Gensler在上海及北京設立辦事處,又過了5 年,在上海中心的競標中獲勝。Gensler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以設計“龐大”的項目著稱,最新的作品是阿布扎比的摩天大樓Tameer 大廈,該項目估計耗資35 億美元。在中國的作品包括南京西路總體規劃、上海船廠總體規劃、21世紀中心大廈和長安國際中心等。
2005 年,夏軍開始忙碌上海中心投標的事情,但這個項目真正引起媒體關注是源于2007 年11 月21 日的一則股市公告。上市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陸家嘴股份)在公告中稱,其董事會已經同意公司與上海市城投總公司、上海建工集團,以注冊資本54 億元合組項目公司,共同開發陸家嘴Z3-2 地塊。不到一個月,陸家嘴股份又緊接著宣布Z3-2 地塊的項目公司——“上海中心大廈建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今年2 月,上海國資委在其官方網站上披露,“上海中心項目建議書”已經獲市發改委批復同意。當時有消息傳出:這個陸家嘴“最后一幅地塊”將建造世界第一高樓,主體高度580 米,高118層。此后,關于樓層高度及方案的說法眾說紛紜, “580 米”和“700 米”的說法都曾經出現過。有媒體稱,項目相關人士的說法是:“屆時肯定是上海最高樓,要不然我們做了也沒有什么意思。”
4 月24 日,最后兩個候選方案曝光—Gensler 的“龍型方案”和英國福斯特事務所的“尖頂型”方案。從效果圖上看,Gensler 的方案的橫斷面類似一個三角形,以順時針方向向上旋轉并一直延伸到頂端,而頂端是開放式頂棚的設計。有媒體形容說,這個方案的建筑外觀宛如一條盤旋升騰的巨龍,“龍尾”在大廈頂部盤旋上翹。而福斯特事務所的方案則被形容為“破土而出的竹筍”,下部寬闊,由三點支撐,到最高處變成一個尖頂。
一位參與了“上海中心”方案評選工作的建筑師向本報記者透露,“我們為兩個方案做了詳細的分析報告,最初我們覺得,福斯特事務所的方案更勝一籌,當時擔心中國人接受不了這樣的‘尖頂’,就建議他們把方案做了一些調整,讓‘尖頂’顯得柔和一些,但這個方案還是落選了。”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福斯特的方案,”該建筑師說,“在我看來,‘龍型’方案可能還要做很多修改,實施起來會面臨很多技術上的挑戰,過程會曲折一些,而‘尖頂’方案實施起來可能相對容易一些。” 不同的意見也有,另外一位建筑師評價說,“尖頂”方案的底座及人口處設計很霸道,但頂部有些單薄,總體創新不夠,而“龍型”方案很討巧,呼應了中國人對龍的情結,這或許是方案入選的原因之一。
6 月下旬,Gensler 與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的上海中心大廈設計合同簽字儀式舉行,也標志著“上海中心”的方案塵埃落定。
潘弋娜說,“所謂‘龍型方案’、‘倒放的火炬’等說法都是外面傳的,其實我們唯一的想法是:金茂代表過去,環球代表現在,而上海中心代表未來。這是一幢未來的建筑。”夏軍同意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它是21 世紀的樓,是為未來而建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