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建筑設計頻道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
中國建筑打上“外國烙印” |
|
作者:333cn.com 來源:333cn.com :
|
一位美國建筑師說,在美國,樓房的預計使用壽命通常是75至100年,但在中國,民營開發商往往想要“壽命頂多30年的建筑,他們認為建筑就是日用品,用完就扔”。
中國的“建筑熱”是近幾十年來絕無僅有的,這引得美國和歐洲的建筑設計師蜂擁而至。他們將中國領導人的大膽藍圖轉化成鋼鐵、混凝土的建筑,給中國的城市景觀打上了“外國烙印”。
當前,許多西方經濟體停滯不前,不少建設項目因資金緊張遭推遲或縮減,但中國卻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修建新的辦公樓、住宅、展覽廳、體育場、高鐵火車站,以及將近100個新機場。在眼下本國建筑行業不景氣之際,中國的建筑熱為歐美建筑師帶來新的機遇和利潤。
當代中國很多標志性建筑,比如北京的新保利大廈、國際貿易中心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均出自歐美建筑師之手。外國建筑師從上世紀90年代晚期就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但中國真正開始大興土木是在2001年。據中國政府估算,今后15年,中國將有3億人遷居到城鎮。
駐上海的德國GMP建筑設計事務所高級建筑師馬丁·哈格爾說:“中國是建筑師向往的地方,規模令人難以置信。對設計師來說,建設一座新城市的機會不是常有的。”
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后,許多開發商不太愿意修建摩天大樓。而在中國,美國建筑師稱,他們可以(把樓房)造得又大又高。外國建筑師還說,中國也是一個讓他們盡情發揮創造力的地方。
美國SOM建筑設計事務所中國區總監周學望表示,在中國,“大家對于建筑業應該如何發展沒有預設看法,這使年輕的建筑師有機會嘗試新設計。中國簡直就是建筑師的實驗室”。
這種狀況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中國一位著名的建筑師和批評家認為,一些外國設計師忽略了中國文化和傳統,把中國變成一個奇形怪狀建筑的展示場。清華大學著名建筑師彭培根教授說:“他們把中國當做\"新武器試驗場\",他們設計的那種愚蠢的東西永遠不可能出現在他們自己的國家。”
建筑設計師這個職業在中國曾經得不到尊重,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個行業才得到正式的承認,而有經驗的本土建筑師已變得鳳毛麟角。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橘縣的33歲建筑師詹姆斯·沈,是在一位知名中國建筑師的推薦下來到中國的。他說:“許多中國客戶想要外國建筑師設計,因為他們覺得,外國人會設計得更好。”
在中國,一個項目從設計、建造到投入使用,短短幾年就能完成,這也是中國吸引美國建筑師的地方。相比之下,在美國,項目要經過各種復雜的程序,通常要10多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結果。
幾位建筑師說,進度過快也會有問題。外國建筑師希望建造環保的建筑和城市,但這跟追求速度、有時還需降低成本的要求產生抵觸。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